科技与经济的“两张皮”问题,一直是让许多科研人员和企业家感到头痛的问题。然而这个问题在深圳已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只要对深圳有比较深刻了解的人都知道,深圳让人最注目的,并不是那些鳞次栉比的高楼和流光溢彩的商店,而是那些源源不断涌现出来的高新技术产品。它们从研制、开发到生产、销售,都是由深圳的企业完成的。
深圳没有众多的高等院校,没有人才济济的科研机构,深圳市委、市政府一直都是把企业作为技术开发的主体。深圳的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科技开发,它们灵敏的市场触角,雄厚的资金实力,市场竞争的压力,市场对产品更新换代的要求,使得企业近乎完美地解决了科技与经济脱节的“两张皮”顽症。
据了解,深圳市目前有521家研究开发机构,其中477家在企业,占总数的91.7%;全市的研究开发人员中,90%集中在企业,还有6家企业在国外设立了研究开发机构,并雇佣了外国高水平的研究人员。
当企业成为技术研究开发的主体后,加大科技投入,就成为企业提升自己竞争力的一项自觉行动。深圳华为、康佳等公司,投入研究开发的费用,已接近产品销售额的15%,研究开发投入和技术开发水平,已接近国际同类公司的水准。1997年,深圳市113家高新技术企业共投入研究开发费用20亿元,专利申请总数超过1400件,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企业完成的,企业专利申请量列全国大城市前列。
企业成为研究开发的主体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完全以市场为导向。市场最需要什么,就研究开发什么,避免了科研开发的盲目性,使科研经费用在了刀刃上。如由重庆大学研制的一种“AV—100表格自动阅读机”,它的产业化却是在深圳实现的。为了适应各类选举、评选活动,研制这种自动阅读机的黑眼睛数据技术公司开发了选票机;为了适应社会福利奖券等各种奖券发行需要,他们开发了彩票机;为了适应各类考试需要,又开发了阅卷机……
企业成为了技术开发的主体,从产品开发到形成一个新的产业,这一系列过程都能在企业内部完成,就可以大大缩短企业的“产业链”。如奥沃公司,成立之初资产不过9000万元,员工不过50人,短短几年间,现已成为一个拥有数亿元资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还拥有十几家伽玛刀医院,8个CT中心,其主要产品旋转式伽玛刀已获得美国FDA认证。奥沃的成功经验便是瞄准一项或几项产品,全力研究开发,拿出研究成果,然后申请专利,形成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
由于企业把脱节的科技与经济衔接起来,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也明显缩短。不少企业都实现了“生产一代、开发一代、研究一代、预研一代、构思一代”的产品开发战略。如生产电视机的康佳公司,每年新产品的产值率要占85%以上,仅去年就推出了七八十个新品种,平均不到5天就有一种新产品问世。1997年,深圳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171.93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36.24%。
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体系,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获得技术支撑。深圳市委、市政府采取的办法是积极推动企业与内地科研力量雄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把企业研究所建到大学去。如桑夏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商议成立了“哈工大桑夏信息技术研究所”,人员由学校科研人员组成,专职完成桑夏交办的任务,学校保留研究人员的住房、职称。技术一旦投产,学校可拥有所开发技术的部分股权。研究所的投资、科研人员的工资奖金,都由桑夏承担。这个研究所从1993年成立至今,已完成了笔译通863SA产品开发及笔扫瞄电子辞典系列产品的开发。然后,桑夏派人到研究所学习硬件设计,回深圳再组织生产。目前,深圳市的企业已与内地13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这些高校的科研机构的科研力量已成为深圳市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体系的重要依托。
目前,深圳市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体系,已迈向了更高层次。围绕大企业建立工程技术开发中心,便是这种技术开发体系迈向更高层次的一个突出特征。据了解,目前深圳市已有2个国家级,3个省级,3个市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其中包括:依托生产医疗器械的迈瑞公司组建的深圳市医疗电子技术中心;依托华为公司组建的广东省数字通信技术中心;依托比亚迪公司组建的深圳市电池及电池材料技术中心等。这些中心将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运行机制,在相关产业中发挥“带头羊”的作用。
必须指出的是,深圳市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自始至终都离不开政府这个“大后台”的扶持和引导。换句话说,企业成了技术开发的主体,政府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大有可为。为了促进企业开展技术开发活动,深圳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深圳市奖励企业技术开发人员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等文件。这些文件中规定的政策都对深圳市的企业建立和发展技术开发体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